你的位置:NGL 中文站 > dYdX (ethDYDX)中文网 > “信仰”还是“泡沫”加密货币未来路在何方?
“信仰”还是“泡沫”加密货币未来路在何方?
- 发布日期:2025-01-02 12:21 点击次数:164 近日,以3154万元天价拍下巴菲特午餐的孙宇晨颇为引人关注。这位“90后”区块链创业者高调表示,目前巴菲特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有偏见,希望通过交流会让巴菲特了解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但尴尬的是,孙宇晨“话音刚落”,加密货币市场就遭遇了1小时的狂跌,总市值从近2700亿美元降至2500亿美元,跌幅约7%。那么,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究竟是“信仰”还是“泡沫”?加密货币未来的发展之路又在何方? 难言走出“寒冬” 今年以来,沉寂许久的比特币再次爆发。火币全球站行情数据显示,截至6月3日,比特币价格为8760美元,较年初的3700美元大涨236.76%。特别是今年5月,比特币经历了2017年8月以来的最佳月份,并在5月31日零点前后放量跳涨,短短一个小时内从8700美元左右迅速蹿升,并一度逼近9100美元,创逾一年新高。 “从历史规律看,比特币的涨跌周期平均为14个月。本轮熊市运行至今刚好差不多14个月。”WXY营销咨询公司创始人兼CEO于迪在接受《上海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比特币挖矿算力难度平均每4年增加一倍,意味着同等算力下,挖矿产量减半。从历史看,每个减半周期前后,比特币价格都会拉涨。此外,比特币目前已挖出1700多万枚,余下待挖的比特币越来越少,而持币用户和‘信仰者’越来越多。今年1月,投资者发现比特币在3000美元左右获得非常强力的支撑,大量投资开始持续建仓,也推动了比特币价格持续上扬,并带动了新资金的入场。” “随着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比特币的价值相比过去有所提升。一些主流的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正逐步认可比特币等加密虚拟货币,如CBOE、Fidelity Investments均尝试推出比特币相关的金融服务;三星、HTC等开始在部分机型中内置比特币钱包。”火币集团高级研究员马元天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同时,比特币存在‘减产’预期,即目前每区块(约10分钟)可挖出12.5枚比特币,而到明年5月左右,每区块就只能挖出6.25枚比特币,这将导致挖矿成本大幅提高,并使得新增流通量大幅放缓,市场或出现‘惜售’行为。因此,部分投资者对比特币的后市较为乐观。而在前两次减产前后,比特币也确实都出现了上涨。” 在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邵伟看来,比特币本轮行情还与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和不确定因素增多等有关。“投资者对全球风险资产存在重新配置需求,加密资产投资渠道便利化,且各国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法律等制度建设渐趋成熟。”邵伟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今年以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均涨势凌厉,这是否意味着加密货币市场已经走出了“寒冬”? “加密货币市场的联动效应非常明显。由于比特币的市值占据加密货币市场的一半以上,因此其表现实际近似于大盘的表现。同时,以太坊今年3月刚刚减产33%,莱特币今年8月也要进行减产50%,这进一步推高了其他加密货币的价格。”马元天表示,“但加密货币是否已经告别‘寒冬’仍待观察。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探索该如何监管加密货币,只有等各国监管落地完善后,加密货币才有可能真正迎来‘春天’。” 在币圈人士看来,各国监管层目前正在学习如何与“新生巨婴”和平相处,也在探索如何把“剑柄”握在自己手中。“我们的确看到很多大体量的传统资金在入场,如欧美的家族基金等,大家都趁着熊市在低点偷偷布局。但是,传统的金融精英显然不愿意为比特币的草根社区‘接盘’,牛熊的更迭就像两个派系的金融战争。”于迪表示。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加密货币短期内或仍会有一波升势,但价格波动和风险都将加剧。“从中长期看,比特币还是有投资价值的,但其他数字货币还需考察。不过,加密货币终归是一场零和博弈,有人暴富,也有人巨亏。”何南野指出。 事实上,在5月31日创下年内新高后,比特币就迅速跳水,并在随后5个小时内大跌至8000美元附近,跌幅一度超过10%。根据Bitstamp数据,截至6月5日,比特币收于7785.94美元,较6月1日收盘价(8556.27美元)下跌约9%。 发展路在何方? 在价值投资者眼中,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或许算不得投资品。如巴菲特就将比特币定义为“赌博设备”,唯一用处就是和欺诈活动有关,并表示几乎可以肯定加密货币终将以悲剧告终,永远不会持有任何加密货币。 “经济活动由交易所主导,或是比特币等加密货币面临的最大困境。”Chainanalysis高级经济学家金·格劳尔称,“这意味着比特币最大的用途仍是投机,在日常购买中的用途尚未成为现实。” 原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日前也发表文章称,比特币完全比照黄金的设计思路,本身却完全违背了货币发展的逻辑。首先,事先设定总量和阶段性产量的做法,使得比特币的总量供应难以与可能用比特币标识价值的社会财富规模相对应,因此难以保持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并发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基本功能。其次,货币需要有确定范围,与受到法律保护的社会财富相对应。比特币完全是一种网络体系的产物,没有任何受到法律保护的社会财富与之相对应。第三,比特币平台成为一个完全封闭的网络体系,难以配套解决现实世界交换交易的标的确权、合同执行、纠纷处理等问题。此外,由于目前尚未达成统一的共识和标准,跨链的交易很难处理,更不可能做到点对点处理。 “美国智库国会研究服务局(CRS)5月初发布的报告认为,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目前的用途是投机工具而非货币。虽然比特币价格走势显示公众对这种加密货币的兴趣和需求,但比特币作为价值交换手段(换取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尚未形成。”邵伟表示,“数字货币属于社会系统性治理问题,并非某国、某部门能够管理和治理,现代数字社会呼唤现代化共享的智力和共治平台。目前来看,我国对数字经济管理的观念仍需调整。” “总体来看,主要国家和地区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监管体系逐步明朗,‘牌照+沙盒计划+行业自律’雏形初现。例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于2017年下半年提出‘沙盒监管’;韩国主要采用自律组织监管;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今年设立了创新和金融技术新战略中心Finhub,以构建市场和SEC之间就创新理念和技术发展的沟通桥梁。此外,中国香港证监会发布《有关针对虚拟资产投资组合的管理公司、基金分销商及交易平台营运者的监管框架的声明》,在宣布对虚拟资产进行全面监管,并需获取牌照的同时,亦提出了沙盒计划,希望与行业内的领先企业进行合作。”马元天表示。 “与此同时,‘分类监管’正逐步让位于‘无差别监管’。分类监管主要系对‘证券类虚拟资产’和‘非证券类虚拟资产’在监管上进行差别化对待,即严格监管‘证券类虚拟资产’,而不对‘非证券类虚拟资产’予以限制;而无论是否符合“证券”定义,‘无差别监管’均一视同仁。”马元天进一步表示,“此外,联合监管从区域经济体开始,欧盟率先落地,并向外渗透。” 马元天认为,加密货币未来可能会被定义成商品,其中部分合规且有分红属性的加密货币可能被定义为证券。“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认可,我相信加密货币有望以一个全新、独立的品种呈现。” 于迪表示,“不具备特别强的使用用途的金融资产,是比特币可能的发展方向之一。此外,在比特币底层公链共识的基础上,可能诞生可落地的基础设施及应用体系,而比特币将变为底层共识间的支付体系,维护基础设施的运转。”
相关资讯